•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2021“国科大杯”| 高端装备分项赛决赛(附项目简介)

10月9日,由vic67维多利亚3308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主办,国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国科大(中山)创新中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科大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国科大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协办的2021“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分项赛决赛暨合作资源对接会在广东中山顺利举行。

image.png

大赛以“建党百年砥砺发展,创新创业开拓未来”为主题,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动力,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项目落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赛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软件互联网、智能硬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7个赛道。经过初赛选拔,此次高端装备分项赛决赛共有32支队伍入围本次分项赛决赛。

image.png

大赛现场

本次高端装备分项赛决赛邀请了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华盖南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文华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信基金管理公司、魏桥国科科创基金的行业专家和资深投资人组成了专家评委团,对参赛项目做全方位评判。

image.png

专家评委团合影


vic67维多利亚3308学(中山)创新中心是中山市人民政府引进的高科技创新服务单位,在中山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依托中国科学院和vic67维多利亚3308学的各类优势科研、人才资源,搭建中山市企业同中国科学院技术间的沟通桥梁,打通科研技术同市场需求间的壁垒,通过引进中国科学院项目落地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地方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

创新中心于 2017 年 12 月成立,围绕大湾区产业的发展需求,发挥vic67维多利亚3308学的统筹作用,全面有效的整合中科院系统各种创新资源,引进一批中科院高端科研项目产业化落地,服务调研一批湾区企业,培养一批高端高质量科技人才,打造集技术引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


优秀路演项目展示

1."双头鹰”反无人机平台

低成本、快速、精准捕获入侵无人机

项目介绍:

由于无人机市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准入门槛较低,多数无人机的操控飞行都处于“黑飞”状态,给各行各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使公共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项目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无人机事业部技术成员组成,瞄准反无人机军民用市场反制手段较为单一、反制成本高昂、反制距离短、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推出了一款“双头鹰”反无人机平台。该飞行平台具有垂直起降、高速平飞与悬停的能力,可对入侵无人机实现低成本精准捕捉,无二次伤害问题。

团队介绍:

乔正: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白越: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裴信彪: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助理研究员


2.“小跟班”跟随机器人

“小跟班”跟随机器人是一款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可应用于高尔夫球场、商场、机场等生活服务场景的与人共融机器人产品。

项目介绍:

“小跟班”跟随机器人是一款面向高尔夫球场、商场及机场等生活服务类场景,用于协助客户完成体力劳动,提升客户便利性的共融机器人。该产品可以实现动态非结构化环境下的高精度感知、自主移动以及人机共融环境下的智能跟随。此外,本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迁移到其他平台上,例如可实现跟随陪伴的四足机器人。

团队介绍:

戴厚德: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

彭建伟:vic67维多利亚3308学硕士研究生

姚瀚晨:vic67维多利亚3308学博士研究生


3.冰川雪山等高危环境监测系统的产业化

以防范化解冰川重大灾害事故风险为主线,以推进冰缘系统保护为动力,建设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介绍:

本项目综合利用遥感和动态立体视觉等技术手段对高风险区域冰川进行强化联合实时监测,实现基于多源数据的冰川动态变化参数提取与图像形变预警,研究影响藏东南海洋型冰川不稳定性的核心要素,总结不稳定性规律并开展模型模拟,探索风险性冰川的发生规律与机制。最终实现对冰川灾害等高风险区域的实时监控、动态更新与联合分析,研究冰川异常动态变化规律,识别潜在冰崩发生风险,建立高风险区域冰川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团队介绍:

郑东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

聂晓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所务委员

李嘉茂: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


4.超导大深度探矿技术产业化

基于超导技术的大深度深地矿产资源勘察新技术

项目介绍:

深地资源勘察事关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是国家十四五发展重点。深地勘察突破依赖先进的传感技术,超导是迄今为止实用化灵敏度最好的磁传感器,可大幅度提升探测深度。上海微系统所荣亮亮团队历经十一年研发,超导装备与勘探应用获突破,并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成果转入上海赋同转化。

团队介绍:

张学渊: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裴易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技术总监

王吉: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传感器研发组长


5.超分辨STED光学显微模块

2014年诺贝尔奖项目,生命科学领域革命性成像手段,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国际显微镜厂商最新产品相比具有成本低,集成度高,稳定性强,性能好等诸多优势。

项目介绍:

本台仪器的研制成功,作为一套科研仪器设备,可以实现活细胞内生物分子以及亚细胞结构的实时成像和动态跟踪;高度集成化的核心部件,可以作为其它联用设备的核心模块使用,提高联用设备的性能。核心部件已申请知识产权和PCT,在国际上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

团队介绍:

师锦涛: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田展: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于建强:北方工业大学讲师


6.磁共振锂电池成像设备

致力于探测锂电池内部信息,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项目介绍:

锂电池安全性问题在新能源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广中至关重要。当前市场上能够实现锂电池内部成像表征的设备仅有X光成像与显微CT成像方法,但这两种方法仅能够对电池内部的密度进行成像表征。本项目研发的磁共振锂电池成像仪为当今锂电池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检测表征手段,能够直接探测锂电池内部的锂电解液以及金属锂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本项目仪器在新能源安全性推广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团队介绍:

曹玉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

汤伟男:北京万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新: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7.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接收机

卫星领航,北斗知微!一个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接收机设计项目。

项目介绍:

北斗导航系统全面成网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总体逐年上升,先有的北斗二号接收机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研发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接收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研发团队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以中国科学院卫星导航专项总体部为依托,计划进行四款接收机的相关研制与生产,包括高精度的授时接收机、打破国外对电离层设备长期垄断的电离层探测接收机、性价比高的船联网定位接收机和北斗高精度组合定位接收机。 本项目以推动北斗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研发生产的四种接收机产品相较于市场上同类型的接收机具有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以及足以比肩国际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北斗接收机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现状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经济前景。

团队介绍:

张浩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技术负责人

徐震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营销负责人

刘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协调负责人


8.高灵敏度放射性物质检测仪

超高灵敏度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

项目介绍:

福岛核灾难,引发了公众对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关注。放射性铯(137Gs,134Cs)对食品的污染有了很大的概率。而低水平放射性的快速测量需要灵敏度很高的探测器,其造价昂贵、设备专业,不易于公众推广。本项目拟采用探针式探测器及剂量仪表的探测方式,采用 性价比较高的GAGG晶体与SIPM的耦合方案。通过增加探测器的布点位置,研发能谱计算方法,实现低成本、易操作、灵敏度高的探针式探测器,用于食品中放射性元素的检测。

团队介绍:

张玉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产业化负责人

刘彦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探测器负责人

刘双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软件系统负责人


9.固体目标微形变探测仪

桥梁安全监测的新选择——固体目标微形变探测仪

项目介绍:

项目团队致力于微形变监测雷达系统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发展,团队结合雷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地基雷达与干涉测量技术结合并研制了用于形变监测的雷达设备——固体目标微形变探测仪,可以广泛应用在桥梁、城市建筑以及地表沉降、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监测等地理测绘领域。相比于传统设备,团队研制的新型的雷达设备在未来其有着广阔的市场与发展前景。

团队介绍:

贾岩: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

高卓妍: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技术开发

张祥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指导教师


10.光通信系统

光通信改变生活

项目介绍:

本公司推出的光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可实现近乎零耗能通信,有效构建抗干扰、抗截获的安全信息空间,能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并无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所由于电磁信号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

团队介绍:

吴俣:vic67维多利亚3308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项目创始人

刘启元:中国科学院盐湖所,项目创始人

李国诚: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项目创始人


11.基于多模态信息的机器人自适应分拣装载系统

在行李随机场行李转盘运动过程中,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动态分拣与装车码垛。

项目介绍:

针对机场行李物流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研发一套基于多模态信息的机器人自适应分拣装载系统。利用激光雷达获取点云数据从而计算行李的位置和姿态;利用RFID传感器获取RFID信号从而匹配航班信息;利用工业机械人实现行李的随动抓取,利用多种压力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保障行李的安全性;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行李的智能化装车码垛。该系统能够在行李随机场行李转盘运动过程中,完成行李的智能化动态分拣与装车码垛。

团队介绍:

杨永: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韩雨轩: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毕钰泉: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12.极智·激光照明系统

面向医疗、投影与显示、激光车灯、光通信、矿灯等下一代固态照明产业的智慧激光照明系统。

项目介绍:

“极智·激光照明系统”项目针对各行各业的照明产业的不同需要而提供特色化方案。激光,小巧体积、高亮度、窄带宽、高效率等优点为其在照明领域提供无限的可能。除此之外,本团队还具有定制化的荧光陶瓷材料以便得到不同的照明需求。将激光与荧光陶瓷材料相结合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不仅如此,此项目还将照明系统与可见光通信系统结合,为6G的全频谱资源利用做出一份贡献。此项目立志打造多元化、特色化、多用途的激光照明系统。

团队介绍:

叶蕾: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负责人

彭星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参与人

崔冰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参与人


13.集成电路三维自动X射线检测

用于集成电路内部缺陷无损检测的高精度三维X射线检测仪

项目介绍: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石。3D自动X射线检测(3D-AXI)技术能以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成像精度直观、定量地测量集成电路内部三维结构和缺陷。目前3D-AXI设备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3D-AXI设备研发已经写入《中国集成电路检测和测试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基金支持下,本项目团队成功研发了3D-AXI工程样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9项国家专利。本项目将进行3D-AXI系列化商用仪器的研发和销售。

团队介绍:

魏存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任

舒岩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总工

刘双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软件开发经理


14.快拆式多栖侦察飞行器

一种可以快速拆换的多栖无人机

项目介绍:

一种基于 STM32 的快拆式便携多栖侦察机器人包括水下游行、陆地爬行、空中航行三种状态模块,搭载摄像头、传感器、GPS 定位模块,应用声呐技术、STM32 单片机、信息加密技术,实现多栖侦察功能,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在复杂多变、地形复杂的环境中具有显著优势。

团队介绍:

杨骐光: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曹胜宏: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天晓: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5.绿色精密激光清洗装备产业化

面向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及先进制造发展的绿色精密激光清洗技术。

项目介绍:

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高端制造业发展及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传统清洗技术已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并开始制约新技术的发展。激光清洗技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型清洗技术,具有绿色精密等特点。高性能脉冲激光器是激光清洗技术的核心,脉冲激光相对于连续激光具有较高的单脉冲能量及峰值功率与材料表面污染物相互作用可产生强烈的局部/瞬时剥除效应,而不会对基材产生传导热损伤,可实现污染物精密高质去除。该光源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支柱领域。

团队介绍:

张志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副研究员

赵树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副研究员

王红洋: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6.能带间态密度缺陷瞬态表征仪产业化

鉴于目前能带间态密度DOS缺陷表征仪需要加温等局限,以及面板公司对其驱动面板核心部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DOS瞬态表征的需求,首次提出DOS瞬态降噪表征系统,已在为院校企业提供服务。

项目介绍:

能带间态密度(DOS)是因氧空位等缺陷存在的带间态,影响芯片性能。现有DOS表征装备受温光影响、非瞬态降噪测量,我们研制出常温下测量DOS缺陷的瞬态降噪表征仪。本项目已通过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验收;获英国皇家工程院和国家面上支持;有两项授权专利;在Scientific Reports等SCI发表文章被EDL、TED反复引用;获上届国科大杯分项赛三等奖。已在为微系统所等科研院校和企业提供服务,获用户肯定评价。未来将面向平板显示企业等出售设备或有偿服务。

团队介绍:

戴明志: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李雯露: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孙博阳: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7.全景式核辐射监测伽玛成像仪

全景式核辐射监测伽玛成像仪基于全新编码成像技术,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实时展示辐射场二维分布,实现360度全景超高分辨率伽玛成像,活度定量化确认以及核素识别。

项目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在核安全领域尤其通关口岸、火车站、地铁等人员密集场合的核辐射监测有着迫切的需求。全景式核辐射监测伽玛成像仪基于全新编码成像技术,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实时展示辐射场二维分布,实现360度全景超高分辨率伽玛成像,活度定量化确认以及核素识别。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设备样机研发成功,经过国家资质检测单位的权威认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水平,已获得10项国家专利。本项目将进行该设备商用仪器的研发和销售。

团队介绍:

胡婷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孟凡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8.无人机用压缩空气弹射器

利用压缩空气动力,为无人机/导弹/火箭等飞行器提供初始起飞/发射速度,降低发射成本。 可应用于“高海边无”(高海拔、海域、边防、无人区)

项目介绍:

压缩空气弹射系统能够实现对多种飞行器的冷发射。可应用于探空火箭、弹道导弹及运载火箭发射、无人机等,可提升其飞行高度或航程,可替代易爆与有污染的火药弹射系统。弹射器用作无人机的辅助起飞动力,实现在特殊环境下起飞,可扩大飞行半径和巡航时间;特别是对于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舰载无人机,弹射是首要的起飞方式。因此,研发弹射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本项目将开展系列化压缩空气弹射器的研制,适用于不同规模、类型的无人机。实现系列化产品研制、产品定型与市场推广。

团队介绍:

张新敬: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玉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无人潜航器水下视觉定位导引解决方案

水下的眼睛和灯塔

项目介绍:

随着海洋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国内水下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发展自动化作业是未来趋势。水下视觉作为水下作业的可靠参考,利用视觉进行定位成为自动化作业重要一环。视觉定位结合水下基站回收能够大大提升水下作业的范围与效率,是自动化作业的核心技术。通过设置信标能够快速完成可靠的水下作业环境布置。

团队介绍:

孙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孟令帅: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泽凯: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新型低噪声固体纳米孔制备仪器

纳米孔基因测序芯片加工利器

项目介绍:

新型低噪声固体纳米孔制备仪器基于电击穿法原位纳米孔加工技术,利用纳米操控系统极大的提高了纳米孔的加工速度和位置精度,为固体纳米孔测序行业提供一种专用的芯片加工新设备,突破现有固体纳米孔加工技术及设备进口的限制,进而为DNA测序仪、纳米孔测试系统提供低噪声的固体纳米孔芯片。

团队介绍:

方绍熙: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殷博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技术员

曾德林: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1.新型碳基纳米场发射电子枪

电子枪发出的星星之火,将燎原般照亮纳米世界!

项目介绍:

纳米世界是人类隐藏的最大宝藏,先进芯片工艺仅有3纳米,而人类的DNA链宽仅有2纳米,想要发现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宝藏,只有电子枪发出的星星之火才能照亮。作为高端仪器电子显微镜的光源,电子枪是最核心的技术。而电镜也是钟南山院士发现冠状病毒的法宝,是施一公院士解剖蛋白质结构的手术刀,是中芯国际研究芯片工艺的眼睛,是美国用来卡我们脖子的手腕,可惜中国人在这个领域整整落后了50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电子枪!

团队介绍:

徐建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指导老师

卢明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

窦海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市场应用主管


22.压电驱动技术及应用

压电驱动器已成为精密驱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本项目分别从驱动方法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入手以提升压电驱动器的综合输出性。

项目介绍:

本团队从驱动方法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了驱动器的负载,速度,精度以及线性度等重要性能参数。团队提出系列压电驱动新方法包括:超声减摩复合激励方法、双模式激励方法、直驱超声复合激励方法以及解耦驱动方法。在结构设计方面,团队提出的系列摩擦调控式压电驱动器设计思想包括:驱动端非对称、柔性铰链非对称、运动模式转换以及正压力动态调节设计思想;另结合拓扑优化方法进一步指导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团队介绍:

乔广达: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阮文韬: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于洋: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23.应用于红外成像的高端装备

项目主打高端红外产品

项目介绍:

红外热像仪相比于传统的夜视仪具有很多优点。在全黑的条件下,红外热像仪的观测距离与与普通光纤下的成像距离一样,几乎不受影响,而传统的夜视仪在全黑情况下只能依靠红外辅助光源,而探测距离较短,红外光源极易造成目标暴露。在恶劣环境下,比如雨雾、雨雪下传统夜视仪的观测距离变短,而红外热像仪受到的影响会很小。黑体主要是服务于红外热成像的一种仪器,因为黑体可以辐射出一个预期参数,将采集到的热图像与之对比可以消除误差,获得准确的标定结果。

团队介绍:

王东: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志远: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庞鑫宇: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4.远距离激光侦听器研制及产业化

远距离激光侦听器研制及产业化

项目介绍:

激光侦听器属于高端光学仪器设备,本项目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声光移频器,研制了多套能够解决激光侦听需求的光学检测设备与部件。技术方案相对传统手段具有跨代优势,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制的激光侦听设备和部件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解决特种侦查领域对于远距离激光侦听的需求,形成支撑侦听仪器跨越发展创新源,抢占特种侦查领域高端装备智造等产业发展制高点。

团队介绍:

金翔毅:国科大学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研究院)

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研究院教授

伍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研究院副研究员


25.智能化输电线路故障实时监测装置

助力智能化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介绍:

本项目针对目前输电线路运行中无法对故障做到提前预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超声脉冲回波信号故障实时监测、信息传输和监控预警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通过算法提取和分析回波信号特征,可以实时获取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提供科学化的检修方案,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助力智能化电网安全稳定发展。

团队介绍:

邹海: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vic67维多利亚3308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总体策划)

张天峰: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技术顾问)

邹静:国家电网重庆电力公司党校工程师(政策顾问)


26.智远号大载重eVTOL无人机

智远号大载重多用途eVTOL无人机设计项目

项目介绍:

智远号无人机是一款集高性能、多用途、智能化于一身的新型电动eVTOL航空飞行器,其设计载荷重量约为250-300kg,续航距离为1300-1500km,飞行速度可达300km/h,无论是载运重量还是飞行性能都超过目前国内同类型无人机。并且智远号还具备垂直起降功能、可变旋翼装置、多种舱模式和智能互联系统等特点,可应用于大载重货运、无人机客运、无人机应急等多个方面。项目愿景:我们通过本次双创大赛,提出一个中型无人机——智远号的项目方案,是我们作为国科大学子的一个梦想,同时也希望我国在中大型无人机领域早日有质的飞跃!

团队介绍:

李明辉:vic67维多利亚3308学工程管理硕士

白浩:vic67维多利亚3308学工程管理硕士

刘畅:vic67维多利亚3308学工程管理硕士


27.植护者(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高机动高效能多栖倾转旋翼多栖无人机与衍生产品

项目介绍:

作为世界飞的最快的最高的直升机,倾转旋翼载人/无人机一直是我们国家需要填补的空白,2018初项目团队第一阶段在系留旋翼无人机取得领先地位以后,又集合了来自于海内外专家院士顶级团队,面向国内军警民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研制高机动 (垂直起降倾转旋翼)、高效能(油电混合动力)、多栖(陆地/空中,水面/空中)、超隐身(飞翼布局、涂装和特种材料)和超信息(卫星数据链+5G商用量子抗干扰通信)等特点的载人/无人航行器和人工智能飞行控制和自有航电系统。

团队介绍:

胡治军:植护者(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润松:植护者(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梁矜婕:植护者(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经理


28.中科(深圳)创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牙美洁舒波电动牙刷,健康从“齿”开始

项目介绍:

中科牙美洁舒波电动牙刷投入资金上千万,研发团队二十余人,历经10余年的潜心研发,在马达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拥有多个国家自主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摆脱国外技术的依赖,是目前电动牙刷行业中的“独角兽” 牙美洁舒波电动牙刷符合口腔专家提倡“顺齿上下刷牙“为正确的刷牙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无叩齿感、嗞麻感、无啸叫声,不震脑,无辐射、静噪音,体验最为舒适;有效降低因刷牙问题而引发牙齿疾病概率。

团队介绍:

肖君云:中科(深圳)创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谢丰才:中科(深圳)创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谢远鹏:中科(深圳)创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运营


29.中科卫星AIRSAT卫星星座

建设一个以SAR卫星为主的至少包括21颗卫星的遥感卫星星座系统

项目介绍:

中科卫星公司是以中科院空天院和经营管理团队作为联合创办主体,以遥感卫星产业布局作为主营业务的新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将以空天院在空天信息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建设和发展以SAR卫星为主的至少包括21颗卫星的AIRSAT商业遥感卫星系统,打造卫星载荷制造、卫星运营、数据接收、数据处理于一体的遥感卫星全链条创新体系,项目总投资额度20亿元,预期2026年年产值达到40亿元。

团队介绍:

周健: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无敌: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路兴强: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30.北京乐志行科技有限公司

微波感知赋能万千应用

项目介绍:

微波成像雷达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机载遥感及地基雷达监测。乐志行科技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高集成、低成本的微波感知平台,成为商用微波遥感平台供应链的领先企业,赋能万千应用!

团队介绍:

胡骁:乐志行科技CEO

侯吉祥:乐志行科技CTO

陈存辉:乐志行科技系统架构师


31.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做白天和黑夜都能看得清的工业“智慧眼”。

项目介绍:

项目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可见光相机和国内外领先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相融合,借助自身的高性能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算法优势做机器视觉方向,打造白天与黑夜都能看得清的工业“智慧眼”。红外热成像方面前期主要提供红外热成像机芯和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开发。客户对象包括航空航天、渔政、武警、电力巡检、安防监控、建筑缺陷检测、医疗卫生、冶金、工业测温、汽车辅助驾驶、狩猎等。

团队介绍:

于旭东: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玉梅: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焦英魁: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32.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

中科慧远AOI检测装备,聚焦AI先进制造技术,解放海量质检工人,登顶检测界的珠穆朗玛峰。

项目介绍:

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聚焦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工业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进程,公司以设备及零部件装配为核心竞争力,专注服务于工业领域客户,致力于解放海量质检工作,充分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将理念落地,具体推出了手机盖板检测仪设备、显示面板精密仪器检测设备及其他检测领域定制化设备,产品功能涵盖瑕疵检测、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聚焦精密视觉缺陷检测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尖端、创新、引领的AOI(自动光学检测)高端装备和解决方案。

团队介绍:

张正涛: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慧远董事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沈飞:中科院自动化所CTO、博士后、副研究员

杨化彬:中科院自动化所,事业部总监、副研究员


项目对接:请关注“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微信公众号”(sie-ucas)或联系宁老师(微信:ningruike),留言对接。

vic67维多利亚3308